14家券商抢滩!科创板做市商机制有何深意
14家券商抢滩!科创板做市商机制有何深意
自2019年7月22日开市以来,三年时间里科创板成绩斐然。截至7月1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由首批25家扩容至437家,总市值接近5.64万亿元,较最初的5000亿增长了超10倍。
随着科创板开市三周年临近,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壮大和深化改革。
做市商机制即将落地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业务指南第8号——科创板股票做市》,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实施细则》中关于做市商提供双边回应报价的业务暂不实施。
具体来看,《实施细则》共有5章28条,主要内容包括:
一,明确做市服务申请与终止。科创板股票做市服务申请采用备案制,取得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经向上交所备案可为具体的科创板股票提供做市服务。
二,明确做市商权利与义务。做市商开展做市交易业务应符合上交所关于做市指标的相关要求。上交所定期对做市商进行评价,对积极履行义务的做市商给予适当减免交易费用等措施。
三,明确做市商监督管理。做市商应当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防范与业务隔离机制,确保合规有序开展做市交易业务。
所谓做市交易业务,是指券商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上交所指出,科创板开市即将满3周年,市场运行平稳,当前引入做市商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创板股票流动性、增强市场韧性,更好推进板块建设。
做市商机制影响几何?
财经评论家皮海洲指出,对于科创板而言,引入做市商机制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可以活跃市场交易,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目前科创板有400多家上市公司,但存在流动性下降和股票间分化的问题。由于科创板都是新股,一旦“大小非”解禁则会导致换手率快速下滑。引入做市制度后,有望提升科创板流动性、增强价格发现、提高稳定性,推动板块内优质公司估值修复行情,有利于科创板长远发展。中信证券指出,《实施细则》落地后,日均换手率有望提升10%-15%左右。
其次,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科创板投资者门槛设置较高的不足。
由于科创板50万元资产门槛的限制,将A股市场九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挡在了科创板的大门之外。在科创板率先引入做市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短板。引入做市商机制后,做市商需要不断地向投资者提供买卖价格,并按其提供的价格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从而为市场提供即时性和流动性。
最后,可以更好地支持与服务科技创新企业。
科创板上市公司以科技创新企业为主,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要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的上市与再融资等,就必须让科创板上市公司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如果流动性萎缩了,就会影响到科技创新企业赴科创板上市融资的进程,也会影响到已上市企业的再融资。
总的来说,市场参与各方都会有所获益。首先是做市商自身,拥有了增加收入的一个新的业务渠道;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多了股票投资的渠道,提高了投资便利性;上市公司也会受益,市场流动性提高,其市值以及融资等各方面都会有整体性的提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深圳财经时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tmarathon.com/315.html